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1881)

1840年
1月29日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水勇夜襲長沙灣運銷鴉片的走私船,燒毀煙船23艘。
2月25日 英軍向虎門發起攻擊,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守衛炮臺,與敵人殊死格鬥,身負重傷,後壯烈殉國。
6月22日 英國東方遠征軍總司令喬治?懿律率領兵船16艘,武裝汽船4艘,運輸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大炮540門,集結于廣東珠江口海面,宣佈28日封鎖廣州。戰端遂啟,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7月6日 英軍攻陷浙江舟山島上的定海,後英軍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恫嚇北京清政府,致使清政府答應撤辦林則徐、鄧廷楨。
8月6日 英軍抵達天津大沽口外炫耀武力,並致函清政府,誣稱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淩辱”、“殘害”了英國官員,要求“昭雪”。同時,提出割地、賠款等無理要求。 8月30日 琦善與查理?義津在大沽海灘帳棚會晤。琦善轉述道光帝答復英方的內容,強調林則徐在廣東禁煙“辦理不善”,今後一定“秉公查辦”,為英國“代伸冤抑”。英方得此答復後,決定撤軍南下。
1851年
1月11日 洪秀全領導的拜上帝會群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國。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稱天京。
1852年
11月24日 廈門市1500餘華工,抗議英商合記洋行掠騙華工,在合記洋行門前示威。英海軍向群眾開槍,打死8人,激起廈門人民的憤怒。民眾憤起拆毀英國洋行,迫使其終止掠奪華工的活動。
1853年
4月23日 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佔中國庫頁島。
1854年
2月16日 太平天國西征軍攻佔漢口、漢陽,並分兵南下,直逼長沙。曾國藩因損兵折將曾投水尋死被救。後西征軍在湘潭戰敗,退守嶽州(今嶽陽)。
1856年
2月29日 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廣西省西林縣境內進行間諜活動,該縣知縣張鳴風將馬賴等26名不法教徒逮捕,並將馬神南等3人處死。法國政府以此為藉口,打著“為保衛聖教而戰”的旗號,次年勾結英國向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
10月8日 清朝廣東水師從停泊在廣州黃埔港的商船亞羅號上查出海盜嫌疑犯梁明太等12人,並將其逮捕。該船是中國人蘇亞成的商船,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國當局領過一個通航證。廣東水師在船上搜查時,該證件已過期失效,船上不應再懸掛英國國旗。但是,英駐廣州領事巴夏禮故意挑起事端,誣稱中國水師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此即“亞羅號事件”,英國以此為藉口,派軍艦進入珠江、炮轟廣州,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10月21日 英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向兩廣總督葉名琛送交最後通牒,要求葉名琛放還因亞羅號船事件逮捕的全部水手,並賠禮道歉。葉名琛被迫答應全部條件,將12名被捕中國走私船水手交還。但巴夏禮藉口禮貌不周,拒不接受。後英艦開入珠江,炮轟廣州。此事英侵略者純系尋找侵華藉口。
1858年
1月5日 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後,清廷兩廣總督葉名琛“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定”,同廣東政府要員一起被俘,送往印度加爾各答囚禁。後病死於加爾各答。
4月13日 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後,派兵艦抵大沽口,在大沽口外駐兵。英、法、美、俄四國公使亦先後到達大沽口外,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恫嚇和外交訛詐。
5月28日 沙俄用武力脅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與其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中國黑龍江省璦琿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其主要內容有: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把烏蘇裏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等條款。當時,清政府一度拒絕批准該約,至1860年被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時才承認該約。
5月20日 英、法聯軍20餘艘軍艦炮擊大沽炮臺,清朝駐防軍奮起還擊,激戰2小時,擊傷敵艦3艘,斃、傷敵軍百餘人。後清軍潰散,提督張殿元等不戰而逃,大沽炮臺失陷,英法聯軍直逼天津城下。恭親王奕?說:大沽未敗之前可以抵抗,也可以和談;大沽失敗之後,只能求和而不可抵抗了。清政府被迫派使臣求和。
6月12日 沙俄軍隊強佔烏蘇裏江口的伯力,改名為哈巴羅夫。1893年,又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6月13日 清政府欽差大臣桂良等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其主要內容有:允許俄國在上海、廣州、台南、寧波、福州、廈門、瓊州等7處口岸通商與停泊兵船;若別國在中國開設口岸,沙俄享有最惠國待遇;沙俄在通商口岸設領事,實行領事裁判權,沙俄可在中國內地傳教等條款。
6月18日 清政府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中美和好條約》。其主要內容有:清政府倘允許其他國家公使駐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增開潮州、台南為通商口岸;耶穌教教士可在中國自由傳教;確定領事裁判權;擴大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6月26日 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其主要內容有:英國派公使駐北京,並在各通商口岸設領事;增開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台南、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鎮江、南京為通商口岸;清廷向英國賠款400萬兩白銀;英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6月27日 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其主要內容有:法國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各口岸設領事;增開瓊州、潮州(後改汕頭)、台南、淡水、登州(後改煙臺)、南京為通商口岸;天主教教士可在中國內地自由傳教;清廷向法國賠款200萬兩白銀等條款。
1860年
5月23日 江蘇巡撫薛煥與英、美、法等國勾結組織配有洋槍、洋炮的清軍武裝部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該武裝稱“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流預。1862年,清政府授稱“常勝軍”,由英國軍官戈登統領。1864年,在昆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聯軍一萬余人向大沽炮臺發起攻擊,清軍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後因炮臺火藥庫起火,敵軍趁勢猛攻,炮臺失守。
9月18日 隨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侵華的翻譯主任巴夏禮,在北京通縣被清軍捕獲,後釋放。巴夏禮竭力支持額爾金焚毀圓明園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
9月22日 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鹹豐帝等逃往熱河,派恭親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面對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搶劫3天。園內收藏的所有金銀珠寶、文物古籍、國寶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動的古銅器、名瓷器、珊瑚屏風、象牙雕刻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後快。18日,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3000余名英軍手執火把沖入園內,千焰萬火騰空而起,使之變為殘垣斷柱,一片廢墟。
10月24日 清欽差大臣奕?與英國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該條約將《天津條約》中規定的賠款4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英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北京簽訂《中法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中法天津條約》有效外,又擴大了法國的侵華權益:將《天津條約》賠款2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賠償過去沒收的天主教產;法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條款。
11月14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璦琿條約》有效外,沙俄又獲得如下侵略權益:清廷將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將喀什噶爾開為陸路商埠,並准許沙俄在喀什噶爾、庫倫等地設領事;沙俄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等。
1871年
7月4日 沙俄出兵強佔伊犁,野蠻屠殺當地居民,並宣佈永遠佔領伊犁地區。
1872年
4月30日 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的著名日報《申報》,由美國商人安納斯脫·美查在上海創刊。1909年,該報刊被席裕福收買。1913年,轉給史量才接辦。“九·一八”事變後,曾反映民族資產階級的抗日要求和進步傾向,後史量才被國民黨暗殺。抗日戰爭勝利後,被南京國民政府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後,《申報》停刊。該刊歷時78年,比較詳細地記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874年
5月23日 沙俄拒不交還伊犁,清廷命左宗棠率部西進,收復失地。
10月31日 清政府派恭親王奕沂與日本簽訂《中日北京專約》。其內容主要有:規定日本從臺灣撤軍,清政府付白銀50萬兩給日本等。由於該條約中載有臺灣居民對“日本國屬民”(琉球船民)等“妄為加害”字樣,後日本以清政府承認琉球為日本屬國為依據,以武力吞併琉球。
1875年
2月21日 英駐華使館翻譯馬嘉理和柏朗未經清政府同意,擅自率193人的武裝“探路隊”從緬甸闖入中國,經過雲南騰越(今騰沖)地區的曼允時,受到當地群眾和清軍阻擋,馬嘉理開槍打死中國居民,致使憤怒的群眾自衛還擊,馬嘉理被打死,英軍被逐回緬甸。此即馬嘉理事件。
5月3日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負責收復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清軍先後收復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旋即進軍南疆,霸佔我國新疆十二年的外國侵略者阿古柏販亡。至1878年,清軍收復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西征,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國新疆的陰謀,為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貢獻。
1876年
9月13日 中、英兩國政府代表李鴻章與威妥瑪在煙臺簽訂《中英煙臺條約》。其主要內容是:規定增辟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國可派員“觀審”等條款。
1878年
11月14日 德國以2名傳教士在曹州巨野(山東)被殺為由,派軍艦強佔膠州灣,攻佔膠州、即墨等地。史稱膠州灣事件,又稱巨野教案。
1881年
2月20日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收復了伊犁地區。在這之前,沙俄出兵強佔中國新疆伊犁地區,長達11年之久。
1883年
5月19日 劉永福率黑旗軍與法侵略軍在河內城西紙橋一帶展開激戰,大敗法軍,擊斃法軍軍官30余人,士兵200余人,法軍司令海軍上校李威利被黑旗軍戰士砍死。後黑旗軍在臨洮又大敗法軍,收復州縣10餘個。 12月11日 法軍突然向駐紅河三角洲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於是爆發了中法戰爭。該戰爭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至1884年5目,戰場局限在越南北部和紅河三角洲;第二階段從1884年8月至次年4月簽訂停戰協定,戰爭在越、中兩個戰場進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